(资料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6日消息,中央纪委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基调、采取严的措施大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既要把准“五大振兴”的具体要求,也要持续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下沉乡村振兴一线,亮剑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强化监督执纪,护航乡村振兴,关键在聚焦“微权力”“四风”、敷衍塞责等问题,明确监督任务,确保监督靶向聚焦,让监督触角更好地延伸到乡村振兴“末梢神经”,纵向到底、横向到底,不断织密织牢监督网络,及时打通乡村振兴堵点,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延“深”监督触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衔接工作,确保乡村振兴前行的每一步更坚实。延“深”监督触角,既需要监督力量下沉,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更需要持续督促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返贫摸排、帮扶工作、保障措施、饮水安全等项目做到心中有本“明细账”,避免“蜻蜓点水”,在工作上更深入、更务实,及时发现返贫风险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好成效稳得住、能持久。
延“深”监督触角,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中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样,促进乡村振兴,避免“一刀切”,关键在因地制宜、优化治理上下功夫,方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延“深”监督触角,聚焦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战略举措落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干部责任担当,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有效的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延“深”监督触角,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增强干部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延“深”监督触角,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切实推动基层干部减负落到实处,聚焦干部在工作上不担当、不作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对干部严肃追责问责,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干部真正地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当好“老百姓的官”。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着力延“深”监督触角,倒逼村干部转作风、严纪律、勇担当,遏制乡村振兴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