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摄影报道)刘方是一名“80后”,从2012年至今,她到社区工作已经11年了。作为烟台莱山区初家街道绿色家园社区的居委会主任、网格长,刘方管理着25个网格,常住居民约1.1万人,商铺132家。而在她的管辖区里,老年人就占了居民数的三分之一,摸清老年人情况并定期走访,了解居民最急切的需求后去解决,化解邻里、家庭间矛盾纠纷……每一件“小事”背后都意味着要反复多向沟通。理解和倾听使她渐渐成为居民熟知的“刘主任”,也成为大家口中贴心的“管家人”。
把事情做到居民的“心坎里”
(资料图片)
一网兜起大小事,小网格能发挥大作用绝对离不开一位用心的网格长,刘方在领导组建“爱家园”网格化管理体系时便深谙此理。利用网格之力,刘方与网格员一起摸排清了管辖小区居民情况,并用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先后在绿色家园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和车棚、晾衣区和晾衣杆等,真正地把事情做到居民的“心坎里”,事后居民纷纷点赞称“做得好”。
“我们这个网格居民比较集中,绿色家园是居民最多的小区,属于老小区,老人比较多。他们爱洗晒衣物,但是之前小区里没有晾衣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和网格员亲自选址,再去沟通,去年把晾晒区设置上了。”刘方告诉记者,2021年她了解到居民希望小区内设置电动车充电桩的强烈愿望后,便着手向街道申请,反复和物业商谈,又向受充电桩影响的住户征求意见,最终得到同意增设了6处电动车棚及相应数量充电桩,并于2022年投入使用。“其实,只要用心了解居民需求,最终你的做法也会被支持和叫好。”
电话被怒骂1小时仍仔细倾听
除了一件件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实事儿,社区工作还经常要“与人接触”。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牵扯各种邻里、业主与物业、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往往难处理且需讲究分寸。“我一直觉得,既然做这份工作,那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有耐心地反复沟通,毕竟这份工作就是这样。”刘方说,曾经有多位居民因邻居家长期凌晨发出声响而在网格群中与之发生口角。从网格员那里得知这一情况后,她立即和当事人联系。因为长期被惊扰影响休息,居民情绪非常激动,甚至有一位居民在电话里怒骂声讨了1个小时。刘方一直细心倾听,让对方怒火慢慢平息,“有时候大家都是在气头上,要给他们一个情绪释放的‘窗口’,先当‘出气筒’再做‘润滑剂’,建立一个多方沟通理解的桥梁,化解矛盾。”她说。
而在面对家庭矛盾时,刘方更是极具耐心。“家庭和睦幸福很重要,遇到家庭问题会有专业的调解员、法律人员和我们一起去帮助解决。”她介绍,近期就有一位女士与丈夫发生口角动了手来寻求帮助,随后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她协同网格员、调解员等多方轮番劝解,最终使夫妻俩重归于好。“去年像这种家庭邻里有矛盾的情况比较多,基本一天会接到二三十件,我们都会多次沟通帮助化解矛盾。”
成为孤寡老人的好朋友
而在老年人较多的社区,一些独居、孤寡老人往往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刘方自然也时刻关注这些老人的生活状态。79岁的王大爷(化名)就是辖区一位孤寡老人,在摸排老年人情况时刘方就“盯”上了他。
“我看他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头发胡子都很长,也没见有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便试图上门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但是第一次去就被拒之门外。”刘方说,之后她并没放弃关心这位老人,反而是隔三差五去敲门,遇到有免费剪头发、过年过节给孤寡老人送饺子等活动都会去邀请王大爷参加。久而久之,王大爷也变得“开朗”起来,和工作人员成了“老朋友”。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






















